时代华商国学论坛:金海峰剖析《大学》精神
发布日期:2015-09-08浏览:2953
-
课程背景
“大学之道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……”,6月13日,中山大学丰盛堂传来阵阵整齐响亮的诵读声,由金海峰老师主讲的《<大学>精神》——时代华商国学智慧班专题论坛正式举行。
诵读结束后,金海峰老师的《<大学>精神》论坛学习之旅也拉开了序幕。老师通过对《大学》“三纲领”、“六要素”、“八条目”等内容的剖析,向大家讲解了《大学》的精髓,阐明了企业家们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。老师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、到位精辟的分析说明,获得了在座同学的一直好评。以下为论坛的主要内容分享:
《大学》“三纲领”
《大学》开篇的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被称之为“三纲领”。“道字中的首,有着头脑之意,也可指代企业中的最高领导者。所谓领导者明其道,管理者强其法,执行者精其术,所以,道是作为企业首脑应考虑的问题,它代表着一种理性思维,一种客观的规律”,金海峰老师如是说。
“明明德”:前一个“明”作动词,有使动的意味,即“使彰明”,也就是发扬、弘扬的意思。后一个“明”作形容词,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。“所谓有德此有人,有人此有土,有土此有财,有财才有用。于现代企业管理而言,人字可解读为人气,土字可理解为市场。”通过对“德”字的解读,金海峰老师让大家明白到德的重要性。
何谓“在亲民”?它指的是发扬了善性之后,即从事治民。治民要亲爱人民。而关于“止于至善”的解释,金老师表示这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。“为人君止于仁,为人臣止于敬,为人子止于孝,为人父止于慈,与国人交止于信。”课程时长
12 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