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换城市

首页
讲师查询 课程超市 免费比价 内训众包
李泽尧

李泽尧 暂无评分

综合管理 其他

讲师官网:http://lizeyao.sougen.com.cn/

付费查询讲师联系方式(无需注册 扫码即可)
仅需5.00元查询讲师或助教联系方式,仅限聘请讲师授课

立即购买

李泽尧二维码
扫一扫讲师移动官网
任意分享朋友圈
  • 查看详情>> 1、搞营销的专家会告诉你:“重要的不是你的产品有多好,而是你的客户以为它有多好!”——显然,这句话成为“搞人”、乃至“骗人”的理论依据——不,搞人太难听,还是叫做“人际博弈”吧。 2、于是,很多人从中发现了“唯心主义”:交易是否成立,完全是“唯心”的呀!一幅字画、他认为值这个价钱;一套房子,他认为值这个价钱,。。。他认为值,那就值——而且就成交了,钱就到了你的手上!这不是唯心主义,是什么? 3、“搞事”就不同了,建一座房子,你不能说“他应该不会倒”、“我认为它不倒”他就不倒!!你只能按照客观规律做事才行! 4、搞事是技术,搞人是艺术。搞事是唯物主义,搞人是唯心主义。 5、正是因为“搞人是唯心主义”,所以,“价值观”、“意识形态”、“舆论宣传”、“思想阵地”、“企业文化”、“潜意识”、“舆论准备”、“思想引导”、“潜移默化”、“政治思想工作”,就非常重要了!! 6、当然,即便是搞人,其实也是要遵循“科学规律”“客观规律”的,也是不能以搞人者自己的“主观想法”出发的,而是要从“被搞者的主观心理规律”、“被管理者的唯心主义”着手,才能见效。 7、做人是唯心主义,管人是唯物主义——自己做人,你心情好、想得开——比如“活在当下”,那你就想得开、心情就好了,难怪很多人羡慕疯子、甚至羡慕没有头脑(有大脑、但没有头脑)的猪(详见尤今的一首诗《像猪一样活着》);管人,就不一样了,你不能一厢情愿、你无法“以为他会怎样、他就会怎样”,而是必须要按照“被管理者的客观心理规律”进行管理才会有效! 8、所以,忽悠人的人,往往会引导被忽悠者相信“唯心主义”、相信“态度决定一切”、而一旦让被忽悠者相信唯心主义之后,被忽悠者就比较容易被忽悠了。 9、换句话说:从古至今,忽悠人的人,都比较喜欢让他人相信唯心主义,用唯心主义对被忽悠者进行催眠、而他自己却绝对是唯物主义——站在圈外、按照客观心理规律、精心设计,实施操纵。
  • 查看详情>> 美是什么?什么是美?——美的本质 ——审美是一种执着,看美女会消耗一个人的能量 一个人喜欢的,就是美的。你喜欢,那就是美。 在“真善美”三个概念中,美,本来就是以个人为参照系的,详见泽尧著作《创造力》一书。 美是主观的——以个人为准的。于是,美是因人而异的。然后,才有百花齐放、满园春色! “我选择、我喜欢”,代表的或许只是一种自作自受的负责精神,而泽尧说的“我喜欢,我选择”才是美的原则。 美是精神、心理、生理的一种共鸣。“频率范围”成为美的关键词。 环境、他人、社会的所作所为作用于你,当它们处于你的“频率范围”内时,对你而言就是美的。 美是生命共鸣。美是价值观的投合。美是“臭味相投”。 喜欢邓丽君的“那一代”老了吗?没有!因为,喜欢新一代歌曲的人们也会老去。其中的本质问题是:“那一代”人在其青春年少、风华正茂——关键,在他们“情窦初开”、生命处于最强音的时候,是邓丽君的歌曲陪伴着的! 审美和生命力有关:一桌美酒佳肴,对于一个没有胃口的人而言,无益是一种多余、乃至浪费。“美女当前”,对身体、心理有问题的人而言,也可能谈不上动心,他可能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、甚至有“犯罪感”、“堕落感”、“肮脏感”乃至“恶心”反应。1980年前后,在峨眉山下报国寺里看到一本佛学书籍说“看美女会消耗一个人的能量”,当时深以为怪异、牵强、不甚理解,大病一场之后才知道,“没有能量的时候,是没有兴致去看美女的”,或许由此可以反推出,看美女的确是会消耗一个人的能量的! 于是,欣赏美也是一种能力。琴棋书画,需要学习。要会欣赏,需要培养。 不过,美的欣赏属于一种消费和玩耍,带有玩物丧志的性质——事实上,在“真善美”三个概念中,求真、实事求是是为了科学、科学才求真,按规律办事、解决的是生产和效率问题。善,则是人与人、群体之间的分配、及行动协调问题,其中的要点是尊重和公平、或被认为公平。美则是,生产和分配之外的玩耍、消费的范畴。 美是主观的,但是美具有客观性。 在除了精神、心理和生理的记忆和惯性之外,美是以一个人的“生存和发展”为中心、为标准展开的。也就是说,只有当环境、他人、社会的所作所为对他的生存和发展有利的时候,他才会认为是美的。 “美是主观的”指出的是:美与不美,是以一个人的精神、心理和生理的记忆和惯性为标准的、是一种条件反射、是一种情绪化反应、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。 “美具有客观性”指出的是:一个人的精神、心理和生理的记忆和惯性的形成是以现实的“生存和发展”为中心、为标准进行记忆和储存的。 “有奶便是娘”,对其生存和发展有利的,会慢慢变成是他的“美的”、会成为他的“频率范围”。 “太太会时不时做一道丈夫喜欢吃的菜!”——我们喜欢吃的菜是什么菜呢?饥饿年代的红烧肉、回锅肉,满口流油,“肥肉的油从牙齿间流过,那种爽、那种痛快”(见王跃文小说,是原意不是原词),还有母亲常做的菜种,伴随着美好的记忆,也常常成为一个人的“美食”。在我上大学、读研究生期间,每逢回家,母亲就会张罗磨豆花来吃。其实,当时那些年我都并不觉得豆花有多好吃。但是,十年、二十年之后,它竟变得好吃起来。 “吃的是一种记忆”、“美食”是一种记忆。其实,美也是一种记忆——一种深入骨髓的记忆:一种情结!!很多小时候吃的东西,后来就变成了“最爱”“情结”——她纠结你一辈子! 因为在一个人小的时候,他处于猛烈长身体的阶段、吃就非常重要!于是对于吃的记忆就会非常深刻、强烈!这跟一个人处于情窦初开年代对于歌声、尤其美女、异性歌声的痴迷、共鸣,而后成为一辈子的“最爱”“爱好”道理是一样的。 于是,如果你想让你的儿女、他人记住你、变成美好、变成一种“情结”,就请在不同的阶段施以——投之以不同的、能够产生生命共鸣的元素。 这也是,文学作品为什么总是离不开“两性、爱情、情爱”的缘故——因为,性是生命重生、再造的契机、是人性的最中央部分、是生命的核心地带和最强音! “甜蜜”、“那个女孩子很甜”——“甜”是什么东西?大概,生理化学会告诉你:“甜”是一种人体所最容易吸收的能量形式!! “情人眼底出西施”!为什么?因为她甜!——她让你尝到了“甜头”。于是,你觉得她“美”。 闹了半天,“甜”就是“容易得到”? “冷美人”美吗?不美!大家都说她美——那是因为她有一副“美学坯子”、一副美学原理的造型——可惜,那只是“客观的美”。但是,美是主观的——你不会感受到她的美,因为她对你很冷!于是你开始出现“酸葡萄心理”——“吃不到嘴的葡萄,是酸的!” 或许,爱虚荣的男人可以以“冷美人”为骄傲,而,唯务实的男人可以从小家碧玉、“我丑,但是我温柔”的女人那里得到温暖和甜蜜。 不过,女孩子得听清楚了:甜有一个缺点,那就是容易腻。所谓来得快、去得快。然后,理性的人吃维生素、吃酸、吃生涩。于是,“过来人”学会了做作、学会“大方”以外的“端庄”、“亭亭玉立”。然后,所以要学“艺术”——恋爱的艺术、沟通的艺术。请阅读泽尧“艺术是什么?什么是艺术?——艺术的本质”。 美是主观的,然后,美就是感性的——于是,感性的女人、感性的人,会比较能够体会和感受美的存在、比较容易“流连忘返”、比较容易满足于“花花草草”、“表面现象”、耽于声色——可能有人会说,“不对,男人更花心、女人更专一!”来我告诉你:女人顾家的原因是她比较缺少安全感;女人比较把花草、恋爱当饭吃;对男人而言花心只是事业之外的“业余爱好”! 专注于长宽高构成的空间是一种感性,而理性的人加入了时间坐标、于是发生了与局外空间的理性比较、理性判断和评判。 女人是投入的——习惯于闭着眼睛体验美,男人则睁大眼睛“有各种看法和理解”。女人更有禅性——此时无声胜有声、尽在不言中、“道可道非常道”。男人比较理性跳出,习惯做判断和总结。 “大隐隐于市”,泽尧认为,美不应该、也没有必要脱离生活。以上关于美的本质的论述,既是美学的最哲学化的揭示,亦是美学的最生活化的阐释。 遗憾的是,不少美学家、美学大师们,为了把美高于生活、区别于生活——为了高雅、为了风雅、为了卖个好价钱、为了让普通人读不懂、区别于大众百姓,也就是营销手段里面的“区隔”、“定位”、“差异化”,然后搞出“奢侈品”从而卖个好价钱。另外有一些,则是为了在学术上有所成就、独树一帜、自成一派,便不惜“以偏概全”,其结果,一方面可以看成是对问题的深化,但同时也常常造成“盲人摸象”、误导人们对美的本质的把握和理解。 比如,“美是距离”吗?有道理,但是,那只是一种现象,但却远远不是问题的本质。有距离,让我们只是停留于耳目的、声色的“欣赏”,但是却无法“体验”、看得着够不着,谈不上“生活”、没有现实的满足,或许这正是一种“心”“心灵”的满足——高雅的满足,但是却是遗憾的!!就像“望梅止渴”“画饼充饥”一样,一幅美女图画,终归只是一种遗憾!的确,近了,会把毛病看得很清楚,远了,只看到美的一面、美的部分。但是,这终究只是美学原理里面的一种、一条规律而已,跟美的本质没有关系。 又比如,“美是典型”吗?有道理!但是,这不过是一种统计规律而已,与本质不挨边。“不胖也不瘦”只是大多数人喜欢,但偏偏现在的男人更多喜欢“几乎跟棍儿一样的女孩子”,你怎讲?按照泽尧的上述“理论”,不就是因为,“瘦”是少女的特征,胖则是“大妈”的代名词。那又为什么男人喜欢少女、而不喜欢“大妈级的女人”呢?因为少女容易“对付”、感情纯真,大妈级的则可能让你勉为其难,更何况,用生命力这个坐标一看,用“生存与发展”的角度一看,更加是一目了然! 可能你会问:你泽尧讲的这些不也是“统计规律”而已吗?没错——对美而言,任何的规律都是多余的,因为“美是主观的”、感性的!有男人喜欢胖女孩——因为可能他的初恋情人有点偏胖!或者,一段时间以来,他接触的女孩子都太瘦,“审美疲劳”了! 又比如,“美是自由的形式”吗?有道理,但是,太脱俗、难免是对现实、世俗生活的一种否定,不太可取。有闲心,是一种艺术的状态,有现实需要,也是一种满足。非要把美同现实需要的满足分离开来,这是奇怪的——除了故弄玄虚、故作高雅、把艺术区别于生活、为了卖个好价钱以外,就是在为“艺术”——“高于生活的艺术”寻找精神支柱!那么请问,恋爱不美吗?情投意合不美吗?拥抱不美吗?激情不美吗?撩人心魄、乃至蠢蠢欲动,不美吗? 拜托,请不要把美跟宗教虚无、禁欲主义——跟脱离“低级趣味”扯到一起,要知道,美的本质基础就是“生存与发展”。离开了人的现实需要、离开了人的欲望的满足,美就被“釜底抽薪”、没有底气了! 其实,无论多么高尚的艺术,只要离开了“生存与发展”的现实,他就是干瘪的、单调的。 其实,禁欲主义跟扼杀人性是连在一起的。这种脱离现实——非要是“自由的形式”的高雅,这种“高雅”的艺术在很多时候就是一种“精神统治”的帮凶。芙蓉姐姐是反传统的,与我们精神、心理、和生理的既有结构、既有的“软件系统”是不吻合、不投合的,所以,我们不觉得美。但是,她正是“我喜欢、我选择”的一种表现、是女人独立性、自信心的一种另类表达! “男女授受不亲”,让你老百姓“美是距离”“美是自由的形式”——然后“画饼充饥”“睹物思人”,而他们自己则“县团级以上才可以看《金瓶梅》”“刑不上大夫”。皇帝在拥有三千“老婆”的同时,却在为誓不再嫁的寡妇书写“贞节牌坊”,在今天看来岂不可笑?“美是距离”“美是自由的形式”之可笑,有似于此。 所以:雪中送炭是美,久旱甘霖是美,干柴烈火也是美!个性有多强烈、生命力有多旺盛,美丑善恶爱恨情仇就有多明确、多深刻、乃至于多执着! 比如——请客的时候,把客人上桌就餐的时间有意识地向后延误,你那不太精纯的烹饪水平,竟然被客人视作“天人制作、色香味俱佳”道理就在这里! 又比如——作者初到某国的时候实在吃不惯那里的口味、常常食不能尽饱,可是在有那么几次“十分饥饿之后再用餐”之后,竟然慢慢就觉得这口味也还不错,后来又到过很多地方居住、吃着不同口味,到了今天,也就因为“好男儿志在四方”最后真正成了“四海为家”:什么口味都可以了。 当然,人是不会仅仅满足于现实的。人的好奇心、人的追求无限、追求保险的天性,以及宗教意识心理作用下的追求神圣、追求超现实的心态,于是超越于现实的东西比较容易“卖个好价钱”,这,正是艺术“把简单问题复杂化”,区别于科学”把复杂问题简单化”的道理,也是“人比较容易被骗”、“愿意被骗”的道理——尤其是对于一些封建色彩比较重的国民、封建意识比较浓厚的人群。或许,正是这种好奇心、追求无限的心态,与无知和愚昧的结合,才产生了ZJ意识心理(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)。 把话题收回来——归结一下: 把美界定为“主观的”,有助于人性的解放、个性的张扬、解放人的创造力——有助于“把生活艺术化”。 认识到美具有客观性,而且是以“生存与发展”为中心和标准展开的,有助于接受现实、面对生活,使生活变得丰满、有血有肉,有助于“把艺术生活化”。 从而,满撑起生命的风帆。。。。。
  • 查看详情>> 达致一种境界:能够把所讲的思想、观点与个人的价值观、人生观分开!泽尧不止一次提醒学员:“我告诉你们的只代表我发现的事实、真相,不代表我喜欢这样、不代表那就是我的价值观。”比如:“宁可让不干活的人挣到钱,也不能让干活的人挣够钱。”就常常需要做一点解释、以免误会。 语言犀利、拥有画龙点睛的句子,足以让学员心花怒放,比如“搞事是技术,搞人是艺术。什么是艺术?把人搞晕就是艺术,。。。”;思想深刻、仿佛经典段子,足以让学员震撼,比如“谈判是艺术,把对手搞晕;恋爱是艺术,把对象搞晕;领导是艺术,把手下搞晕。”“什么是领导艺术?精明人搞定憨厚人的方法就是领导艺术”(详见《李泽尧:中国人精明之道》); “大家爽才是真的爽!”放下架子、放下身段,与学员打成一片,学会“与民同乐”。要知道“玩耍是人类最大的共同语言”,何妨把管理课程搞成是一种乐趣?!谁说“做老师就得板着面孔”?详见《李泽尧:女人为什么喜欢猪八戒》 基本功扎实、或者备课充分,以确保课程内容实在、知识点丰富、然后才能让学员心悦诚服、自己问心无愧,从而才有了“底气十足”这一喜怒笑骂的坚实基础;这样才不会给人以“哗众取宠、有失轻浮”的负面印象。 要适度拿捏、把握“喜怒笑骂皆成文章”的比重,比如要区分公开课与内训课、高阶干部与低端学员,要区别不同的企业文化,考虑到不同公司及学员的接受程度。比如弱势群体,就会比较喜欢感动和被感动,而不喜欢“自力更生”、承受不了“独立自主”而需要“归宿感”。这不是“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”,而是“因材施教、因地制宜”、“权宜之计、方便法门”,用人们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播你的思想、展示你的魅力。 学会“投入与跳出”(详见泽尧著作《创造力》)、学会“人格脱落”(详见泽尧《有效管理十八项技能白金版》),能够拿自己开玩笑; 面对成年人、高端学员,你要相信学员的判断力、鉴别力,不要以为学员那么容易被你“误导”,然后才能放下“师道尊严”、“为人师表”的十字架;比如“感情不是谈出来的,而是玩出来的!” 有理想有个性、一身正气,有基准有坐标、悟性天成,看得到人性的真相、社会的不足,发人深省;灵活运用一语双关,投入与跳出之间进退自如,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。比如“感情只能被戏弄,不能被管理,感情一旦被管理,就不是真感情;只有人情才可以被管理,人情的本质是等价交换,礼尚往来需要记账有借有还,不仅要连本带息,甚至要‘变本加厉’(利上利、复利)。” 要注意,“喜怒笑骂皆成文章”本身不是目的,而只是实现更好效果的手段,目的在于让学员进入一种更高境界,让其眼睛发亮,把所传递的思想印入他的心田。不然,就可能会形式大于内容、“喧宾夺主”,那就不好了。
  • 查看详情>> 1、对于既成事实,接受不接受,都是一样的——于是,不如接受了吧,佛学叫做“大义凛然”“坦然面对”!所以有“阿弥陀佛”“存在就是合理”之说。但是,要注意:这里所说的“接受”,只是说在“心理上”的接受,并不代表你放弃接下来的“抗争”!! 2、放弃任性——人类生气情绪的一个哲学本质就是人类的“妄自尊大”:“我想怎样就得怎样!”不遂我意的就会不开心、就会生气!如果知道在大自然面客观一点、明知一点、现实一点、甚至“恭敬不如从命”一点点,那么,任性的生气即可避免。 3、当然,如果你只是把生气当作一种手段来用,那倒是无妨的——佛学说“生气不可怕,关键是要知道自己在生气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 4、一些“灵修”的课程:比较强调心理和现实是两个“空间”、具有相对独立性——这在一方面,知道二者的区别有助于排解心理上、情绪上的困扰。但是,另一方面,如果因此而放弃对外部、现实世界力所能及的改造,那么这种所谓的排解或许也就演变为“麻木、自我麻痹”——“借酒浇愁”,然后难免会“愁更愁”了! 5、真正的明智在于“量力而行”——脾气与能力相适应!脾气大于能力,难免会处处力不从心、而后不顺心。能力大于脾气,则似乎难免有些“没有追求”、“浪费人才”。 6、对自己的情绪波动,一定要找到原因——根据泽尧的《意识心理学》,人的心理情绪总是有其现实背景的,这个背景其实就是意识的内容,包括潜意识和显意识。只有把问题的源头找到了,才能够“正本清源”,得到长久的、现实的情绪稳定的基础。 7、“人无法改变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东西”——加强“意识心理学”修炼(可参考泽尧本博客有关“投入与跳出”的方法或著作《创造力》一书),是一个人超越“情绪化反应”的开始。 8、“酒肉穿肠过、佛主心中留”——既不可以满足于一些宗教式的自我麻醉、也不应该偏执于一些宗教式的狂热信仰。人毕竟是一个现实的生物体、虽然高级但是“动物性”是人性的载体,不能把人性与动物性割裂、不可“用人性去否认动物性”。 9、要努力成为强者、确定现实的人生目标、尽力解决现实的问题,勤奋积累达致工作、学习、事业和生活的良性循环是关键。 10、“大隐隐于市”、“酒肉穿肠过、佛主心中留”——“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”才是“信佛”、“灵修”的最高境界。 11、任何回避现实世界矛盾冲突的想法,其实都不过是“独善其身”的“小乘教”教旨而已,都难免是“长痛不如短痛”、鸵鸟政策、最后甚至是自欺欺人而已。 12、“做人做君子、管人管小人”或许可以参考:“穷则独善其身、达则兼济天下”。“济”意味着“济弱锄强(管小人)”
  • 查看详情>> 好的心理习惯,就像好的生理习惯、生活习惯一样——其实,好的生活习惯里面就应该包括两个方面:一个是有形的生理习惯,一个就是无形的心理习惯!人们都知道生活习惯——也就是生理习惯,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,其实,好的心理习惯更重要,因为有的病是“由内而外”发生的! 以下几条是不生病的秘诀: 1、不要在同一时间做几件必须要分心的事情 2、不要做违心、不能是自己安心的事情 3、不要做自相矛盾、犹豫不决的事情 4、不要做是非模糊、逻辑混乱的事情 5、不要做不确定、界限不清、逻辑矛盾的事情 6、无法决定的事情,不妨先放下 7、无法承受其后果的事情,打住、跳出 8、不要轻易答应、违背自己意愿、做事后十分勉强的事情 9、不要做心理无法承受、超过心理承受能力的事情 10、不要去做想不通的事情 11、不要去做问心有愧、见不得人的事情——当然,隐私是你的权利,见不得人的事情被人撞见那只是那个人晦气而已,而非你自己难堪。你有这个功力吗? 12、精神的强度,是由思想的强度、概念的清晰度、确定性决定的 13、心底无私天地宽,会减少疾病,做一个纯粹的人。 14、要把不良情绪的源头找到,让发霉的思绪拿出来晒晒天阳——定期使用意识心理学之“投入与跳出”方法透视自己 15、选择等于人格,人格在选择之处——排除勉强与混乱、拒绝模糊与纠结,人格有如太阳,用选择去驱赶迷雾 16、“有多大的能力吃多大一碗饭”,良好情绪是身体健康的前提。

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

0755-83802522

周一至周五 09:00-18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