构建“中三角”和“西三角”是“世界工厂”的未来之路
发布日期:2015-07-30浏览:2038
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,中国的改革开放引领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,世界的目光迅速聚焦于中国的东南沿海。不同层级的经济特区,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,催生了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,也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。一时间,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老百姓,“孔雀东南飞”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和潮流。
2008年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,让出口型的企业经历了生死梦魇,也让很多制造型企业折戟沉沙。浴火重生,最早发展起来的珠三角、长三角和京三角(环渤海经济圈)纷纷腾龙换鸟,从国家规划的视野,确定了金融、服务业、软件和先进制造业等为主的发展战略。在经历了30年深刻社会和经济变革的中国企业,又面临着一种新的抉择。迫于成本的压力和政策的支持力度,大部分制造型企业纷纷北迁。其中,最为有名的就是2010年全国多个城市“争宠”富士康的故事在大江南北沸沸扬扬,一出新的“孔雀西北飞”正式热烈开幕。各地政府向企业“抛橄榄枝”,政府官员甚至是市委市政府一把手带头向企业家“抛媚眼”,有打“国家战略牌”的,有打“政策优惠牌”的,有打“家乡概念牌”的,有打“产业集群牌”的... ...应该来说是,五花八门,应有尽有。
从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经验来看,中国在未来三十到五十年仍然主要依赖于制造业的持续发展,十四亿人口的中国要城镇化,制造业首当其冲。所以,就像当初规划珠三角、长三角和京三角这“三极”一样,制造型企业必须寻找自己新(尤其是“心”)的归属,那就是以“武汉-长沙-南昌-合肥”为核心的第四极“中三角”和以“重庆-成都-西安-郑州”为核心的第五极“西三角”。这第四、五极的发展,是中国城镇化成败的关键。
因此,简单地讲,构建“中三角”和“西三角”是“世界工厂”——中国的未来之路。
珠三角、长三角、京三角这“老三极”,加上新的中三角和西三角这“新两极”,是未来三十年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“3+2模式”。